網路追追追/水果有機或基改 看標籤就知道
【2011-02-16╱追追追小組】
你知道水果上貼的標籤大有玄機嗎?網路流傳著只要看水果上貼的標籤數字號碼,就可以知道水果是傳統種植或有機種植,甚至基因改造作物都能分辨的出來。小小一張標籤,真的有這麼神嗎?
根據原信說法,傳統的水果標籤是開頭為「4」的四位數字,而基因改造水果跟有機水果是開頭分別為「8」跟「9」的五位數字。在開始查證之前,我們看到網友「Benny」、「破雷萬鈞」提供的新聞線索,找到一些破案的蛛絲馬跡。在這兩則新聞報導中提到:四位數字的編碼代表傳統栽種,五位數字編碼則視開頭數字有不同意義:開頭為8的標籤代表的是基因改造水果,而開頭為9的則是代表使用有機栽種的產品。目前看起來,原信講的是正確的。
這些數字源自什麼樣的系統標準呢?新聞中提到,這些四位碼、五位碼是使用美國生鮮產品運銷協會開創的PLU碼做辨識。網友「ㄚ甬」提供我們一個線索,農委會有一篇文章是在介紹這種PLU四位碼的標籤系統。查到這邊,我們能確定這PLU系統確實應用在一些進口水果上。
不過文章中並未提到我們想知道的「五位碼」,有機與基改蔬果鑑識。所以追追追小組聯絡了文章作者--萬鍾汶教授,希望能得到關於五位碼的解答。萬鍾汶教授的辦公室表示,這篇文章是十年前的著作,教授手邊也沒有關於五位碼的相關資料,因此無法解答。既然如此,追追追小組決定,直接寄信詢問美國生鮮產品運銷協會來為我們解答。
美國生鮮產品運銷協會,給追追追小組的答覆如下:
「PLU codes can be found at www.plucodes.com. Listed there are 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PLU codes. PLU codes are typically 4 digits in length in the 3000 or 4000 series. These codes identify conventional produce. A fifth digit is used to identify organic or genetically modified produce. This fifth digit is simply used as a prefix to the conventional 4 digit number. A ‘9’ is used to identify organic produce and an ‘8’ is used to identify genetically modified produce. So, a conventional banana would have a PLU of 4011 where an organic banana would have a PLU of 94011.」
簡單翻譯一下,PLU四位碼編號在3000到4999之間,是用來識別傳統農產品。第五位碼是用來識別有機或是基因改造農產品。識別的方法就是把這第五位碼放在傳統農產品的四位數字編號最前面。「9」代表的是有機農產品,「8」代表的是基因改造農產品。舉例來說,傳統種植的香蕉代碼是「4011」,如果是有機種植的香蕉,那它的PLU碼就是「94011」。
2011-01-16補述:香蕉代碼原誤植為「4911」,感謝熱心網友mamie更正!)
經過美國生鮮產品運銷協會的說明,現在我們可以確定,原信中所說的「8」、「9」開頭的數字,確實是代表著「基改蔬果」、「有機蔬果」的差別。追追追小組另外也在PLU碼核發單位「IFPS」(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Produce Standards (IFPS))的網站,也可以下載到PLU碼的說明文件,裡面也有提到五位碼相同的使用方式。
查到這邊,原信所說的水果標籤鑑別方法,我們已經知道是進口水果的PLU碼標籤;網友也可以在IFPS官網或是「阿甬」提供的連結網站「Fruit Sticker」查詢PLU碼的相關資訊。至於要購買傳統、有機還是基改水果,就請追追追的朋友自己判斷了。
【2011-02-16╱追追追小組╱今日新聞】
印刷機吸睛 約瑟供不應求
2017年2月20日
公報社睽違多年再現台北國際書展 打造活歷史教室 吸引民眾體驗認識教會史
【陳怡萱台北報導】「哇,這台是印刷機?」「原來台灣最早的報紙已經超過百年!」「上面寫的都是台語?」「手工印刷好酷哦!」為期6天的台北國際書展在2月13日晚上閉幕,621個出版社、1780個攤位吸引民眾熱烈參觀。睽違多年未參展的台灣教會公報社,這次以「復刻版台灣第一台印刷機」成功吸睛,展區打造成活的歷史教室,手動印刷體驗活動、歷史導覽、白話字推廣等豐富內容讓民眾輕鬆認識「台灣第一」。
公報社展區主題設定為「記錄百年光陰.珍藏在地記憶」,首推「復刻版台灣第一台印刷機」北上與民眾見面,透過導覽解說與親自操作,民眾體驗超過130年歷史台灣最早印刷術。行銷企劃經理哀玉梅表示,這6天超過百人付費體驗手工印刷,證明這次搬運印刷機北上十分值得,也觀察到許多民眾是受到印刷機吸引而走近認識公報社,進一步認識台灣最早的報紙、台語白話字以及過去長老教會的宣教師對台灣的貢獻。
書籍主打牧師宋泉盛《古早古早有故事──故事神學》、《功高震主的使徒保羅》及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曾慶豹《約瑟和他的兄弟們──護教反共、黨國基督徒與台灣基要派的形成》,均表現亮眼,其中最搶手「約瑟」,書展前已形成團購風潮,展場內70本書也在第3天全數售完,仍不斷有讀者詢問,但公報社各地書房存貨也僅剩零星數量,目前已修訂內文再版。《約瑟和他的兄弟們》部分內容曾在《台灣教會公報》連載,曾慶豹針對1965至2015年間風起雲湧的教會歷史蒐集極多珍貴史料,揭露長老教會被人遺忘或不想被提起的一段遭遇,認識這段歷史等於也認識政治如何介入教會的宣教和治理。2月19日下午2:00在濟南長老教會的濟南講堂上,曾慶豹也將以「台灣教會史上的一件血衣」深入談論這段極具爭議的歷史。
書展第3天,民視新聞台也來採訪公報社,由公報社社長方嵐亭親自導覽,帶現場幾位小朋友親自上墨、壓印,體驗百年以前的印刷方式。方嵐亭表示,很多人不認識台灣第一台印刷機,從什麼地方來、怎麼形成、最早印的是什麼刊物,透過實際互動,可以在親自操作時了解到「原來台灣第一份報紙是這樣誕生出來的」。
除了印刷機,公報社特別邀請總社所在地台南創作者製作的紀念商品,意外吸引不少喜愛古都的民眾及旅外台南人。尤其合成帆布行製作的手提帆布袋和筆袋,成為書展唯一「來自台南」的亮點,好幾位出身台南但移居北部多年的民眾因為對家鄉的熱愛而購入,「台南人當然支持台南好物」「看到家鄉來的東西覺得好感動」,公報社展區成為另一種抒發鄉愁的場域,民眾聊印刷機、聊在地教會,也聊家鄉記憶。(攝影/陳怡萱 )